荒漠化治理新思维:产业带动生态恢复 |
"全国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间接损失达2889亿元。"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当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在"2007中国治理荒漠化上海高峰论坛"上把这两个数据公布于众时,台下异常沉寂。 目前,土地荒漠化问题已位于全球十大生态问题之首,已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中国来说,荒漠化的态势更加咄咄逼人。 荒漠化可能破18亿亩耕地"红线" 在全世界110个受荒漠化危害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是现存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危害人口最多、危害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荒漠化土地在中国的18个省市区的498个县旗均有分布,尤其是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的13个省区市。 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统计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荒漠化面积达263.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7.46%,相当于全国农田总面积的2.5倍,其中,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约达174万平方公里。全国有近4亿的人口遭受荒漠化的危害。 2000-2006年间发生的沙尘暴的次数比20世纪后50年间沙尘暴的总次数还多约50%。而仅在去年,我国境内就连续爆发17次沙尘暴。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荒漠化在国内仍呈快速发展之势,全国每年荒漠化净扩展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仅沙化土地每年就净增369万亩。 "单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荒漠化得不到遏制的话,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就肯定保不住。"长期关注荒漠化问题的国务院原副秘书长、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理事长安成信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荒漠化不仅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急剧减少,土壤有机质和细粒物质的流失,以及环境的恶化,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的最新统计表明,中国荒漠化地区是目前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因此,对于荒漠化问题,中国政府给予了高度关注。三个月前,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防沙治沙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又做出指示。会上还通过了我国"十一五"防沙治沙目标指数。 荒漠化治理存在三大误区 虽然,每年中国为治理荒漠化花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比如,1992-1995年期间,国家就累计安排治沙贴息贷款计划6亿元人民币,各地治沙单位实际贷出治沙贴息贷款5.8亿元,占同期贷款计划的97%。 再如,1998—2002年,仅国家安排的国债投资就达到274.5亿元,用于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防护工程、防护林工程等等。 但荒漠化治理专家郭开、蔡金水等人表示,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仍然是"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绿化不如沙化快"。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中国生态学会副秘书长蒋高明说,中国治理荒漠化存在三大误区:一是重建设、轻保护;二是在干旱区与草原地区大面积造林,想用树木阻挡沙漠扩大和沙尘暴;三是忽视了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能力而对于第一个误区,郭开进一步分析,"沙化土地扩展,5%是干旱等气候原因,95%是人为因素。"长期以来,人们过度关注经济增长,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环保欠账过多,环境治理明显滞后。 一些地方还以牺牲森林、草原、环境为代价,不遗余力地追求GDP,滥砍滥伐,一时的经济效益造成了资源环境的永久性破坏,从而导致环境退化和土地沙漠化。 "仅仅为了出口一次性筷子,就以每年毁灭上千公顷森林为代价,换取那么一点蝇头小利。"郭开痛心疾首地说,我国沙漠化土地中,其中人类活动导致的现代沙漠化土地就有37万平方公里。 不仅如此,这些年来,经济发展是转型期中国的主要动力与目标,而东部地区的发展很大程度是靠西部地区提供廉价的能源和其他土特产资源,然而没有足够的回报去保护西部脆弱的生态系统,使西部地区沙漠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但现在在治理荒漠化的过程中,上述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注意。 第二个误区则导致我国荒漠化治理效果并不明显。以植树造林来看,中国现已投资近2000亿元,造林65.7万平方公里,但成活率只有25%,保存率只有13%,还多是"小老树",很难起到生态屏障作用。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黄秉维说:"树木只能涵养水分,但本身要消耗水分。在干旱地区种树,非但种不活,还浪费了水,有时越种越破坏环境。" "这是利益驱动在作怪。"一位专家说,现行政策强调退耕还林,还林有钱,还草没钱或者钱很少,政府投资也与此相关。 第三个误区带来的代价也相当严重。一些地方盲目搞向沙漠、荒原进军。比如,建立高山滑冰场、沙漠公园;在草原上建立高尔夫球场、跑马场等等。 治理荒漠化需新机制 安成信表示,必须改变以往政府资金"撒胡椒面"及治理过程和成果缺少监管的做法,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约束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起荒漠化地区治理和监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护好治理成果。 他认为,过去只侧重于恢复植被,控制土壤风蚀,而没有直接从荒漠的根本成因入手,即减轻或消除造成荒漠化的人口压力,这是荒漠化治理成就不显著的主要症结所在。 目前,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提出的产业化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这种模式的核心是:通过产业带动达到生态恢复的目的。 据安成信介绍,此前,该基金会在治理荒漠化过程中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示范项目和技术,特别是产业化的发展,效果非常明显。 比如,在甘肃民勤县,基金会规划实施沙生植物种植,发展沙产业,种植饲用沙桑、肉苁蓉、甘草等中草药,建设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反季节瓜果等;在天津及山东周边盐碱地上种植10万亩转基因抗盐碱玫瑰,在美化环境、治理盐碱地的同时,还可以加工高附加值的玫瑰精油;在四川自贡市种植大叶麻竹,加工优质竹笋,目前这个项目在当地受益农民达40万人以上.不仅如此,安成信还认为,要将公益性治理的运作机制转变为利益性治理,鼓励多种性质的投资主体积极参入,并且给予投资主体一定的回报。 而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以生态需要为目标的创新机制,"没有保障体系,没有激励机制,无法形成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安成信说。 服务热线:0591-87670751 |
|
|
|